矫国更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出处《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基础信息
拼音jiǎo guó gēng sú
注音ㄐ一ㄠˇ ㄍㄨㄛˊ ㄍㄥ ㄙㄨˊ
繁体矯國更俗
感情矫国更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改变风俗。
近义词矫国革俗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急中生智(意思解释)
- 斩草除根(意思解释)
- 落叶归根(意思解释)
- 从俗浮沉(意思解释)
- 彬彬有礼(意思解释)
- 自我批评(意思解释)
- 斗方名士(意思解释)
- 风驰电掣(意思解释)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释)
- 乌合之众(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意兴索然(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衣锦褧衣 |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
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入吾彀中 |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
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