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汗牛充栋 |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丰功伟绩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