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 bīng
注音ㄈㄣ ㄅ一ㄥ
词性动词
⒈ 犹言分派军队。
⒈ 犹言分派军队。
引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輒復分兵命鋭。”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至于分兵出界,公然为恶,亦必不敢。”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茅盾 《子夜》十:“长沙 孤城难守, 张桂军 自然要分兵取 岳州。”
⒈ 分派兵力。
引《文选·鲍照·乐府八首之二》:「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
1.他们打算在初十夜间分兵四路,趁月夜进袭敌营,出其不意,杀他个落花流水。
2.荆襄则是留给关羽和诸葛亮两人分兵把守了!看完密报,周瑜喃喃自语了一句:“庞统?这又是何人?”。
3.原来,英布将一万人的兵力分成五个小分队,时而同时进攻,时而递次攻击,时而合兵一处,时而分兵退却。
4.按这样的摊子,要是分兵把守,每个哨位五到六个人,就算三班倒,也得将近二百名熟练能手才行。
5.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6.兵无常势,既然敌人已准备撤退,我们也可分兵追击。
7.主公,我以为,我们可以分兵把守在冀州得边境上,以逸待劳!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8.营内极为宽敞,分兵营、马厩、器械三大营区,各区营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可见布置这座军营之人深得扎营驻防之要领。
9.兵无常势,既然敌人已准备撤退,我们也可分兵追击。
10.幸得冯习、张南相助,分兵把守四门,城中荆州军马无一反抗尽皆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