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懑
词语解释
愤懑[ fèn mèn ]
⒈ 气愤;抑郁不平。
例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英resentful;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
引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温传昭 《晴转多云,有雷雨》:“笑和尚 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⒉ 愤慨,气愤。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姚江 生擒 汉 奸头目二十餘口,悉纵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愤懣。”
柯云路 《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 丁猛 愈来愈愤懑。”
国语辞典
愤懑[ fèn mèn ]
⒈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勰也作「忿懑」。
引《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
近愤怒 愤慨 愤恨 怫郁 怨愤
分字解释
造句
1.多尔衮愤懑不已却无可奈何,遂采纳降将洪承畴的建议,决意率兵经密云、蓟州一带南下,直趋京师。
2.郁积的愤懑与忧伤在维特的心中沉淀,他的身心开始萎靡.
3.然而这些希望不断破灭,满腔悲愤的孔子在“乘桴浮海”、“居九夷”的感叹中,怀着“吾道穷矣”、“哲人其萎”的愤懑,赍志以终。
4.杨祖德带来的师生联名信是一招杀手锏,其中历数校长王汝贤举措失当之行为,学生情绪愤懑行为过激亦情有可原。
5.子思贤弟家亡国破,心怀愤懑,一时冲动倒也可以谅解。
6.所嫌怨的人事物,因相遇而愤懑不已,咬牙切齿,常思仇报。
7.送你抽气机,把烦恼空气抽走,让快乐永久保鲜;送你保鲜膜,隔开霉运,让好运永久保鲜;送你保鲜袋,拿出愤懑,装进幸福,让平安永久保鲜。609到永久,祝快乐幸福永久永久。
8.而此种句式的语境也由起初的无奈、愤懑、挖苦、嘲笑升级为焦虑、质疑、批评、讽谏,越来越多地切中时弊、击中社会软肋。
9.*权和平等,只有在同样或相近的能力位阶内才会成为现实,否则就是弱者无用的愤懑和空洞的呻吟。我们不能期待人类给牲畜平等的*权。烟雨江南
10.你的报复之意、愤懑之情、挫折之感、嫉妒之心,都会烟消云散。你的希望、抱负、蓝图。
相关词语
- mín fèn民愤
- fèn fèn bù píng愤愤不平
- gū fèn孤愤
- fèn nù愤怒
- yì fèn义愤
- fā fèn发愤
- fèn fā愤发
- chù fèn畜愤
- fèn jī愤积
- gōng fèn公愤
- yì fèn tián xiōng义愤填胸
- fèn shì愤世
- zhèn fèn震愤
- fèn yì愤抑
- kǎi mèn慨懑
- kàng fèn抗愤
- zào fèn躁愤
- fèn zhēng愤争
- fèn huì愤恚
- fèn hèn愤恨
- fèn nǎo愤恼
- chóu mèn愁懑
- nǐ mèn你懑
- zhòng fèn众愤
- fèn rán愤然
- jí fèn极愤
- xiū fèn羞愤
- fèn qǐ愤起
- yōu fèn忧愤
- yí fèn遗愤
- fèn jí愤嫉
- fèn qì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