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
词语解释
儿女[ ér nǚ ]
⒈ 儿子和女儿,子女。
例儿女成群。
英children;
⒉ 青年男女。
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英young man and woman;
引证解释
⒈ 子女。
引《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⒉ 指青年男女。
引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⒊ 泛指男女。
引唐 白行简 《三梦记》:“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⒋ 妇人;女子。
引《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国语辞典
儿女[ ér nǚ ]
⒈ 子女。
引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今日玄德既为我婿,即我之儿女也。」
近子女
⒉ 男女。
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岐路,儿女共霑巾。」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最近近义词查询:
生存的近义词(shēng cún)
施主的近义词(shī zhǔ)
开战的近义词(kāi zhàn)
广大的近义词(guǎng dà)
大作的近义词(dà zuò)
面目全非的近义词(miàn mù quán fēi)
骚动的近义词(sāo dòng)
承诺的近义词(chéng nuò)
风险的近义词(fēng xiǎn)
据守的近义词(jù shǒu)
恶毒的近义词(è dú)
本色的近义词(běn sè)
不合的近义词(bù hé)
吃力的近义词(chī lì)
发布的近义词(fā bù)
挺进的近义词(tǐng jìn)
教导的近义词(jiào dǎo)
诸位的近义词(zhū wèi)
违法的近义词(wéi fǎ)
而且的近义词(ér qiě)
正大的近义词(zhèng dà)
地方的近义词(dì fāng)
莫名其妙的近义词(mò míng qí miào)
木匠的近义词(mù jiàng)
了解的近义词(liǎo jiě)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