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宋代]:李觏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何曾设钩距,到底是聪明。
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诈穷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农桑学颂声。在官嗟不久,丕绩已垂成。
岭路当过庾,州图喜得英。远人天与幸,弊俗日将清。
游刃非无地,抟风别有程。上心应寤寐,彝器待书名。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何曾設鈎距,到底是聰明。
鼎在神奸伏,鷹來鳥雀驚。詐窮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農桑學頌聲。在官嗟不久,丕績已垂成。
嶺路當過庾,州圖喜得英。遠人天與幸,弊俗日将清。
遊刃非無地,抟風别有程。上心應寤寐,彜器待書名。
唐代·李觏的简介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共有诗(81篇)
:
弘历
再来应是岁庚辰,珍重高年命屡申。早识云卿擅当代,不教疏傅独前人。
华茵联句朋犹昨,绮阁悬灯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见,宴陪撒荔莫辞频。
再來應是歲庚辰,珍重高年命屢申。早識雲卿擅當代,不教疏傅獨前人。
華茵聯句朋猶昨,绮閣懸燈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見,宴陪撒荔莫辭頻。
元代:
吴当
忆昔升堂日,诸生授简时。遗经周礼乐,野服汉威仪。
一自趋丹凤,微班侍玉螭。风尘惊岁阔,猿鹤怨归迟。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周禮樂,野服漢威儀。
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
明代:
于慎行
惨淡归人意,春前问去舟。参商初两地,胶漆已三秋。
雨色低津树,江光隐驿楼。庭花多所恨,不是锦衣游。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
雨色低津樹,江光隐驿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遊。
宋代:
刘敞
梧台有沈璞,由来非一春。时无司南驾,自比连城珍。
宁如昆邱叟,相与笑缁磷。勿以名夸世,而将暗投人。
梧台有沈璞,由來非一春。時無司南駕,自比連城珍。
甯如昆邱叟,相與笑缁磷。勿以名誇世,而将暗投人。
清代:
何道生
三人合画议谁始,两峰友梅张风子。铺将一幅溪藤纸,笔声飒飒风生耳。
一气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济水。是时木脱秋气高,仿佛满屋生风涛。
三人合畫議誰始,兩峰友梅張風子。鋪将一幅溪藤紙,筆聲飒飒風生耳。
一氣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濟水。是時木脫秋氣高,仿佛滿屋生風濤。